学术论文写作 之 Introduction部分

该文将介绍学术论文的 Introduction部分的写作方式,包括:

  • 逻辑思路
  • 重点提示
  • 其他注意事项

学术论文写作 之 Introduction部分

写在前面

之所以会有这个专栏,是因为大四下保研之后闲的没事,也想顺便充实一下自己,就开始接一些写论文+科研的活来做。花了大约一年,从看论文和资料,整理论文,到最后合作完成论文。

为了以后自己写论文有个参考,和提供大家一个思路,特地花了点时间整理了一下,写了上来

谨以此篇,献给我大学美好的时光,和致敬充实忙碌的研究生时光。

ps. 从我的csdn上搬过来的,很好奇为什么related work篇访问量是这篇的10倍?不过还是打个广告吧~

想看related work写作,点击这里

Part 1 逻辑思路

一篇论文,最重要最highlight的部分就是introduction部分,因为它是读者在阅读论文最开始看到的部分(一般看摘要用来筛选文章)。那么要写好这个部分,重点在于: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敲黑板!!!)

那么,怎样梳理出一条逻辑线呢? 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 明确论文的中心立意。

    很多人会说我,我这个文章有好多亮点啊,比如a,b,c。拿最近写的这个paper为例子,它的亮点在于: a. 提取两种时间上下文作为机器学习的着眼点。b. 用两种注意力机制去学习这两种时间上下文。 C. 用时间特性去做优化约束。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亮点一多,重点就不突出了。因此要经过筛选,选出我们的重心中的重心,就是时间上下文。因为我们可以看到,b是为了学习时间上下文而提出的,c是为了优化学习结果而提出的。那么种种迹象都指向了时间上下文。但又与a有着差别。a指的是如何选取,但中心的写作则更为复杂。

  2. 条条大路为中心。

    之所以写这么浮夸的小标题,是因为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可能会写出n多条逻辑思路来。但是不要气馁,总会有一条适合你。不是说没被选择的那些逻辑思路就不对,而是它们不利于理解。比如我要说时间上下文这个概念,我要引入它,但是要基于社交媒体的流行度来说它。那么要怎么把三个概念生动形象的安排在逻辑线上呢?一开始,考虑那些最容易被读者理解的概念去写。但是你会说,这三个概念都还挺好理解的啊,那么所以才会有很多条路啊!排列组合一下,比如,a. 流行度是balabala,它在社交媒体中具有balabala。而这个特性是依托在时间上下文中的。 B. 在社交媒体中,流行度体现了balabala。而时间上下文对这个现象造成了影响,从而作用于流行度的趋势上。 以此类推,可以获得好多种写法。

  3. 大化小。

    好了,我们有了大体逻辑思路之后,再来进行剖析:时间上下文是什么?流行度为什么有时间特性?时间特性为什么要用时间上下文来进行描述?为什么不可以是别的东西? 把大的逻辑思路仔细想来,就会细思恐极。这时候就要再进一步细化你的逻辑思路:在社交媒体中,流行度作为一个群智和集体偏好的指向标,预测它是十分重要的。而流行度,我们可以观察到,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比如季节性等。不仅如此,时间可能对它造成更深刻的影响,比如时间上下文,即曾经发生的事情,最近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流行度都有参考价值,因此时间上下文对与流行度的预测,是有参考价值的。这样就顺利地过渡了下来,又说得明白了一些。

  4. 增加内容。

    有了上面的主干(不会有人以为这样就写好了吧?!),我们可以开始往里面加东西了。比如可以增加论据。比如你提到了社交媒体上用户越来越多,数据量越来越大,这时候可以用数据: 据统计,facebook上,2015年每秒钟平均有多少用户在上传post(这种数据一查就有,不要问我)。再比如可以加应用领域,因为你提到了预测流行度很重要,那么它为什么重要呢: 因为社交媒体上的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而流行度作为一个量化它的指向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可以应用在balabala领域。

  5. 别人的工作。

    上面所说的,都是指背景提要,是为了阐述清楚概念的同时,吸引住读者留下来继续看我的论文吧求求你了,并且还要为下文做基调上和知识上的铺垫(哇前面的部分好意义重大啊)。而接下来才是进入正题的部分。前人的工作其实是一个比较考验技巧的部分。因为既不能完全贬低,也不能全盘接受。这时候就有一个技巧:进行分类。 先把前人的工作进行分类,比如:分成时间趋势分析,时间特征引入,和时间模型改进。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每一类工作都用一句话概括,并用一句话点评。这一句话不要写成:显而易见,别人这样做,效果很差,或者很傻。要记住,你参考的论文,应当也是有含金量的,也是发表在国际会议上的,如果这么傻,效果这么差,就不会发表出来了!不要质疑审稿委员会们。 但是之所以我们能比它们更进一步,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出之后的路可以往哪里走。因此,在写的时候,可以说,那些预测总体趋势的工作,在预测特定个体或特定分类的流行度问题上,则缺乏了能力(用英语强行翻译的,所以很生硬)。或者说,那些把时间当做特征值输入的模型,尽管考虑了时间变量,但对于时间结构,即输入的先后顺序,以及先后顺序之间可能造成的影响却没办法考虑到。那么这时候,如果你的模型是基于第三类的工作作出的,我们就可以说,第三类模型是最近比较收到关注的方法,我们的工作也是基于此完成。如果是写综述,在这一个部分就要比较详细的分析优缺点了。

  6. 写这篇论文的原因

    (如果是综述) 综述接下来就可以讲自己这篇综述存在的原因了。一般是因为现在基于时间方面的总结,或者你预感即将迎来一个基于时间模型的预测时代即将到来,提前进行一下工作展望。

  7. 想法来源

    描述现象,深入本质。接下来介绍完别人的工作,我们要开始鼓吹自己的工作了。那么我们这个工作是受什么启发的呢?一般是我们观察到了某一个现象(就算不是先观察现象,也要假装你是受到什么现象的启发),这个现象引发了我们深思(记住,要深思,深入深入再深入)。比如:我们观察到流行度的趋势并不是随着时间单纯的呈现递增递减,而且选取其他流行度预测新的流行度的参数设置也不是单纯的按照时间远近就能直接预测的,因此我们想到,流行度受到人类的行为规律所影响,人类的行为又是有长短期的。这就让我们想到在不同尺度下去选取时间上下文,来进行预测。 这样就顺利过渡到我们想要讲的时间上下文了。

  8. 具体工作框架。

    如果是一个讲述方法的论文,那一般不可避免地会有框架。比如机器学习的框架之类的。当然,在这种顶会的框架introduction中,不需要很具体的讲到这个框架本身的结构,而是要讲我们改进的结构亮点(当然,用到的原框架还是要在后文中提到的,只是不在这里提到而已)。就比如讲一个机器学习的框架,那么这个框架里我们改进了什么地方。当然,不能这么直白地说,而要与上面第7点有机结合。比如:我们经过统计发现,时间上下文会以balabala的模式对流行度进行影响,那么为了更真实地刻画这种影响规律,我们在机器学习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时间上下文作为影响因素,进行特征提取。更进一步地,为了学习特征,我们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来更好地模仿用户行为。balalbala。这样写,就能比较顺畅而不生硬地顺接第7点了。记住,所有的这些都要有机地结合,不要有那种让读者觉得你这一点这一点很分散的感觉,要在逻辑上能够比较顺畅顺利地平滑过渡下来。

  9. 我们的贡献。

    在讲贡献的时候,尽量把最突出的特点放在前面。一般最好是2-3个贡献,别太多也别只有一个,要么显得自己很嚣张,要么显得太单薄。在这一部分,要对自己的创新点有个升华(敲黑板!!)。这就需要首先对自己的工作有个全面的认识,也需要对别人的工作有个较全面的工作,才能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哪里;其次要能说敢说能bb。每一个贡献最好都是比较统一的结构。比如:第一,选取了时间上下文作为流行度预测的参考,更加仿真真实的流行度所处环境。第二,提出了注意力机制作为学习时间上下文的方法,更好地捕捉时间上的影响。第三,设计了时间上下文约束反馈,更能增量式地预测未来流行度的动态变化。有点类似于语文里的排比句式。

  10. 接下来的部分安排。

这个就是对接下去的章节做个概括。不要把每个章只是做简单的一句话概述,还要将每一章讲的内容能够上下连贯地串联起来。比如: 第二章讲前人的工作,第三章讲一些论文中会涉及的概念,紧接着在第四章中我们会写这篇论文的灵感来源和具体的实现框架。第五章里我们会阐述我们一步步的实验是如何完成的,第六章对全文作出总结,并展望未来。一般提出新方法的文章,大约是这么个行文框架。

Part 2 重点提示

  1. 行文要逻辑上连贯

    因为写这种的一般是理工科学生,很习惯先列出一点一点的,比如:背景,应用领域,相关工作的优缺点……这样一点一点罗列下来产生一个outline,然后进行填空,比如:这篇论文的产生背景是balabala,这个工作可以应用在balabala领域,与它相似的工作是怎么样做的,它们虽然有balabala优点,但是在balabala方面有所欠缺。(敲黑板!)这是典型的填空式论文!你以为是三年级教写作文吗?要有机地结合,有机,有机,有机!最高级的境界是,若有似无地感觉到有结构,但仔细看字里行间,却找不到结构的边界,让人知道有结构,却不会产生撞到结构的边界上的感觉。比如,最后的introduction我是这样写的:每一秒钟,社交媒体上都会涌现大量的上传信息,而它们之中,只有少数会成为热贴。 流行度作为一个量化的信号,常常被用来揭示群体智慧和大众偏好,这使得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其他的我就一一翻译了,如果论文发出来了,我再把链接放在这里吧。翻译得好生硬啊。

  2. 要面向读者

    我写论文的时候就存在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有了先验知识,所以常常会默认读者也站在跟我一样的起跑线上。其实并不是。读者根本不知道你要干嘛,也不知道你讲流行度有个毛用。读者只有每天的切身感受,比如:点击量的随着发送时间或者频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之类的现象,或者随着季节变化,关注点也在变化。从这些方面入手,去写现象,然后再慢慢展开,读者就更能够理解你想要说什么,你是在思考什么,你为什么这么思考,然后才能了解你的思想脉络。

  3. 生动的例子更动人

    但是不是说例子越多越好。因为篇幅有限,我们选取的例子,最好是能够一下子点到读者,触发他们的情景联想,同时又比较简短,几句话能概括的。另外,在举例子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写偏,最好能够在写之前先问自己,这个例子是要体现什么,说明什么。然后抓住这个中心,去想例子,才更有力更精准。并且,这个例子最好能够承接上文的同时,引起下文。当然这样的例子可遇不可求。

  4. 别忘了通读

    写完introduction部分,记得通读几遍,很可能有错别字(不是拼写错误,是直接写成了另一个词,所以不会报错,比如我就写了一个congrate和construct,要写的是后者,不知道怎么了就手一抖写成了前者,检查了几遍才感觉不对,尴尬),也可能有重复的啰嗦的句子之类的。并且在通读的时候,再一次确认逻辑上有什么不通顺的,看看逻辑的桥是否都搭好了,还是断的。

Part 3 其他的问题

  1. 论文有没有模版可循可抄?

    讲道理,我前面讲的这些已经很算是模版了,但如果你依然觉得这不是模版,那么建议你找几篇论文,跟你的内容非常相关的,结构也和你想的非常相似的,可以做模仿。但是肯定还是要调整的。因为内容和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种方法,是模仿以前自己的论文。比如你以前发过论文,那你自己模仿自己,就相当于延用自己的写作风格,这个是可以的,毕竟自己不能告自己嘛。

  2. Introduction中是否要加图片?

    可以加也可以不加。加图片不是为了占用篇幅,而是为了让你举的例子更生动形象。比如你说流行度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那这个图片最好横轴是季节春夏秋冬,纵轴是流行度。再多一点,还可以是今年的春夏秋冬和去年的春夏秋冬做个比较,就更有说服力了。

  3. Introduction是否有字数限制?

    字数大约是一页双栏,大约800-900字左右,加上图片的话字数可以少一点。